每每和家长谈及为什么选择国际高中,总会有一部分家长是无奈之举,但更多是另外一种家长:想给孩子选择一种更好的教育,不希望孩子继续在应试教育环境之下,而是未来去海外名校读书,享受更好的教育与生活。这个追求没有错,但坦率地讲,很多家长受舆论和一些伪专家的误导,对国际教育有着严重的误解、错觉。在他们看来,国际教育就是无忧无虑、幸福快乐、没有负担,最后孩子们还都能上名校并且出人头地。如果家长这么想,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。
以英美为代表的国际教育生态基本可以分为两个体系,一个是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大众教育体系,一个是以私立学校为核心的精英教育。前者是保基础、保公平,后者是满足更高或者更个性化的需求,两者是完全不同的。
前者,一般来说,学生家庭背景往往低层化,学校的管理相对宽松,对学生的学业目标没有严苛的要求,在美国,也有很多学校追求的只是达标毕业(很多公办学校高中毕业率往往低于50%)。对于这类学校,孩子们的确都很轻松,没有负担,但和精英、名校是无关的。
而以少数优秀私立学校为代表的精英教育(当然,私立学校里也有差的),孩子往往都是出身富裕家庭,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严格,往往都有特殊或者极其严格的校规,学业上则要求非常高,成绩不好是不大可能被录取的。当然,在精英体系中,还有一类就是少数优秀的公办学校,即“学区房”所在学校,这类学校家庭结构与极少数私立学校家庭类似,唯一区别的是在管理上学校一如既往,不会那么严苛,核心都是靠学生自己,“不待扬鞭自奋蹄”。
从全世界角度来看,精英教育的本质是一样的。
首先是成绩要好,要努力学习,天天向上。英国著名中学伊顿公学的A-Level考试成绩表明,A+学生占比高达38%,全A学生高达76%,而这已经达到了牛剑的入学要求。
其次,英美优秀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规范要求是非常严格的,不仅需要学生有教养,还要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,精英与非精英的区别实际也就在于此。哈佛新生调查表明,高达56.4%的人很少或不使用Twitter,80.5%的人很少或不使用Facebook。从一个侧面我们能深刻感受到这些孩子在有意识地与网络保持距离,与网瘾保持距离。
综上所述,我们需要对国际教育有一个更为全面、真切的了解和认知,尤其是需要破除这些年舆论与一些所谓专家的误导,才可能做出更为正确的选择。
我们经常对家长说,如果只是想让孩子轻松,那恰恰最不应该去国外。很多家长实际上口是心非,并非只要孩子快乐幸福,还想要孩子出人头地。如果是这样,那就需要做好十二分的准备,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,这份辛苦都是免不了的